
 专访对象:熊盛武。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快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社会的高需求下,人工智能人才极度紧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的人工智能人才成为企业和高校共同的任务。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广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改革。2022年8月,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启动,将产业发展前沿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
  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做到产教融合?如何创建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范式?近日, 专访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熊盛武教授。
  国产软硬件生态发展需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能力全面、技术先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焦点所在。熊盛武教授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技术人才是引不进来的,必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但高校目前的人工智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目前高校的人工智能师资大多来自传统的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很多教师与企业实践脱钩,导致人才培养方式和知识体系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及实践能力亟待加强。二是人工智能学科发展非常快,人才跨界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外,高校的教材和实验建设,远跟不上人工智能学科发展,以及工业界和行业界对人才的需求。
  熊盛武表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像华为这种掌握根技术的企业,有一些自主创新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如鲲鹏、昇腾、昇思MindSpore等,这些基于国产根技术的知识体系、技术理念及开发方法,应该融入到高校人工智能培养方案里面去,助力培养掌握根技术的人才,加快国产软硬件生态的形成和发展。”
  产教融合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属于应用型学科,其产业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但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课程滞后于实际产业技术的应用,很多教师与企业实践脱钩,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弱化,这就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中间存在“裂谷”,无法适配。
  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必由之路。2022年6月,熊盛武在鲲鹏开发者创享日武汉站活动上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核心和主力军,像华为已经引领通信、计算产业的发展,企业对高校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他表示,现在高校科研创新工作,还需要很多的算力、数据、算法、模型,但是这些资源都是大的科技企业掌握,产教融合是目前的发展趋势,能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师资培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等问题,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虚拟教研室赋能企业与高校融合育人
  2022年5月26日,教育部和华为“智能基座”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在武汉理工大学揭牌成立,教研室联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形成了跨时空、跨区域、跨学科建设的教研室。
  熊盛武作为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积极将产业发展前沿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培养高水平人工智能教师团队。一方面,基于昇腾和昇思Mindspore软硬件平台优化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智能芯片设计、智能系统等5门课程,服务于国产软硬件教育教学和生态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和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和探索,持续为鲲鹏、昇腾及华为云等产业链输送数字时代的高质量人才。
  “我们还和华为公司联合开展了专硕试点改革,定制化培养鲲鹏、昇腾、欧拉等创新型人工智能人才。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基于智能基座的学生社团,参与鲲鹏、昇腾众智计划。从去年开始,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可以依托华为真实的产业项目进行,不仅将理论知识向产业实践转化,还切实带动了学生工程能力提高。”熊盛武说。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师生的能力进行重塑和再造,产教融合及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创新水平。熊盛武认为:“与华为公司的合作,特别是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ICT创新中心等各类项目合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甚至武汉地区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也创造了很好的培养模式。”
  在近期举办的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熊盛武教授被聘请为昇腾MVP,将为昇腾AI产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昇腾MVP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产学研领军人物。他们积极参与昇腾产业发展和影响力构建,是重大技术突破、生态繁荣发展、产业影响力提升的核心推动力量。
  专访对象:熊盛武。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快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社会的高需求下,人工智能人才极度紧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的人工智能人才成为企业和高校共同的任务。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广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人才培养改革。2022年8月,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启动,将产业发展前沿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着力培养大批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
  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做到产教融合?如何创建面向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范式?近日, 专访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熊盛武教授。
  国产软硬件生态发展需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能力全面、技术先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焦点所在。熊盛武教授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技术人才是引不进来的,必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但高校目前的人工智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目前高校的人工智能师资大多来自传统的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很多教师与企业实践脱钩,导致人才培养方式和知识体系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及实践能力亟待加强。二是人工智能学科发展非常快,人才跨界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外,高校的教材和实验建设,远跟不上人工智能学科发展,以及工业界和行业界对人才的需求。
  熊盛武表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像华为这种掌握根技术的企业,有一些自主创新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如鲲鹏、昇腾、昇思MindSpore等,这些基于国产根技术的知识体系、技术理念及开发方法,应该融入到高校人工智能培养方案里面去,助力培养掌握根技术的人才,加快国产软硬件生态的形成和发展。”
  产教融合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属于应用型学科,其产业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但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课程滞后于实际产业技术的应用,很多教师与企业实践脱钩,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弱化,这就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中间存在“裂谷”,无法适配。
  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必由之路。2022年6月,熊盛武在鲲鹏开发者创享日武汉站活动上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核心和主力军,像华为已经引领通信、计算产业的发展,企业对高校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他表示,现在高校科研创新工作,还需要很多的算力、数据、算法、模型,但是这些资源都是大的科技企业掌握,产教融合是目前的发展趋势,能有效的解决教学中的师资培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等问题,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虚拟教研室赋能企业与高校融合育人
  2022年5月26日,教育部和华为“智能基座”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在武汉理工大学揭牌成立,教研室联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形成了跨时空、跨区域、跨学科建设的教研室。
  熊盛武作为深度学习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积极将产业发展前沿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培养高水平人工智能教师团队。一方面,基于昇腾和昇思Mindspore软硬件平台优化了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智能芯片设计、智能系统等5门课程,服务于国产软硬件教育教学和生态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和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和探索,持续为鲲鹏、昇腾及华为云等产业链输送数字时代的高质量人才。
  “我们还和华为公司联合开展了专硕试点改革,定制化培养鲲鹏、昇腾、欧拉等创新型人工智能人才。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基于智能基座的学生社团,参与鲲鹏、昇腾众智计划。从去年开始,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可以依托华为真实的产业项目进行,不仅将理论知识向产业实践转化,还切实带动了学生工程能力提高。”熊盛武说。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师生的能力进行重塑和再造,产教融合及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创新水平。熊盛武认为:“与华为公司的合作,特别是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ICT创新中心等各类项目合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甚至武汉地区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也创造了很好的培养模式。”
  在近期举办的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上,熊盛武教授被聘请为昇腾MVP,将为昇腾AI产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昇腾MVP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产学研领军人物。他们积极参与昇腾产业发展和影响力构建,是重大技术突破、生态繁荣发展、产业影响力提升的核心推动力量。☞推荐阅读:自考学历考研和统考考研究生一样吗
☞推荐阅读:2023年河南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官网入口:http://www.haeea.cn/
☞推荐阅读:350名!辽宁省启动2021年“三支一扶”计划人员招募工作
☞推荐阅读:安徽省今年“优师专项”招生326名
☞推荐阅读: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怎么评分 标准是什么
以上内容由河南考试信息网为您收集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分享给朋友!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有用考试信息!
 
     
            十项重点任务!《河南省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印发
为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助力教育强省建设,近日,河南省教育厅、中共河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密码管理局、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八部门印发...0人阅读时间:2023-12-08 
            李永智: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是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我们...0人阅读时间:2023-12-08 
            《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试行)》发布
学校网络出口带宽不低于1000M或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0M,满足高峰期的群体并发访问,鼓励接入区域教育网络;教师用计算机配备率达到100%;学生用计算机配置满足信息技术(科技)和相关学科教学需求,保证上课时每生一机……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试行)》,明确6大项一级指标...0人阅读时间:2023-12-08 
            关于举办全国教学数字化大赛的通知
...0人阅读时间:2023-12-08 
            第八届世界物联网大会在京举行 文教旅游委员会正式成立
2023(第八届)世界物联网大会于11月20日在中国北京隆重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开幕式发表书面致辞。大会发布了“构建万物智联数字经济全球市场”倡议,旨在推动世界各国经济转型升级,共同构建物联网支撑的智慧世界,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致辞中指出, “...0人阅读时间:2023-12-08